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文理学子又双叒叕得奖!

元气满满的 四川文理学院 2019-06-28


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

VR技术是一种新的IT技术,是全新的人与数据的交互方式,它是新科技的重要内容,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此外,VR不但是一种新的数字技术,新的人机交互的方式,同时它也成为一种新的传媒方式。

寒假期间,历时八个多月的国内VR视频制作最高赛事“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圆满落幕,由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张桢、曾美静老师指导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创作的VR纪录片《佳露》斩获了大赛的最高奖项——特等奖又一次成为了本届比赛的最大赢家。


佳 绩

此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影视中心联合潍坊市政府、共青团“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以及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和青年组织征集作品,自去年5月发布消息到作品截止征集时,全国共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40多所高校参与,参赛人数近4000人,参赛作品530多件。

在颁奖典礼现场,VR纪录片《佳露》得到了组委会和评委会的一致好评,给与会的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山东电子协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北京股权投资协会、清华大学、歌尔、PICO、新浪VR、VeeR、华为等单位和组织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捷报频传



属于2017年的荣誉


属于2018年的荣誉


本届大赛,我校除了VR纪录片《佳露》斩获全国特等奖,我校报送的VR纪录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青春文理飞扬》《巴蜀盘歌》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作品奖。这已经不是文理师生第一次在VR视频制作大赛上载誉而归了,在2017年首届的 “青年之声·我的校园我的梦”VR视频制作大赛中,我校参赛的的VR纪录片《不被时光遗忘的老人》获得全国最佳创意一等奖,VR宣传片《青春文理·青春梦》获得全国最佳作品一等奖、最佳艺术效果二等奖,VR纪录片《巴山深处的女红军》、VR宣传片《凤凰欲飞》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在上一届的比赛中,单项奖一、二等奖仅各设了四项,我校报送的作品就斩获了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也是上一届比赛的最大赢家。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被我国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并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而作为即将引发第五次传播技术革命的虚拟现实技术,正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技术倚赖之所在。一个坐落于中国川东北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在缺乏区位优势的情况下,究竟是凭着什么样的原因在正蓬勃发展的VR视频制作领域屡次捷报频传?


真实动人的《佳露》



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

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本该在父母怀中天真烂漫的年纪

却小心翼翼地披上了铠甲



谢谢你那用那仅存的勇气走近我

你每笑一次

我的心都融化了



经过反复讨论筛选主题,创作团队最终选择了“山村里的留守儿童的一天”作为创作题材。据创作团队介绍,如今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些孩子目前的内心缺失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及整个社会的未来,多一份关怀,未来就多一份美好。创作团队希望能通过VR视频技术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进入主角的时空,认识更加真实的“留守生活”。

2018年夏天,团队成员匡建州、陈俊科和张晓疆一行三人了解到宣汉县峰城镇葫芦小学有几位留守儿童,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他们最终确定将不到10岁的小佳露作为拍摄对象。小佳露并不是专业演员,拍摄初期,她时常因为不适应镜头而多次NG,但在几位哥哥的悉心引导下,她渐渐地放开了,为观众呈现出了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

创作小组的组长匡建州同学告诉记者,短片中期拍摄的时间并不长,最耗费时间的是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影片真实感和沉浸感,对佳露的留守生活进行全景再现,15分钟的短片,他们花费了差不多近一个月的时间在VR技术应用学习和后期制作上。当观众戴上VR眼睛,看到漆黑的屋子、微弱的光,一双小手麻利地穿衣洗漱,稚嫩的笑脸就映在眼前时,很多人都沉默了,摘下VR眼镜的时候,不少人已是眼角潮湿。现场许多看完影片的观众表示,“《佳露》将VR艺术特质运用得极为巧妙,整个作品的拍摄视角极为独特,极具感染力,孩子真实自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语都真实自然地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那样艰苦的环境,我们几个男生都连连叫苦。”事后,匡建州向记者讲到,拍摄期间,他们和小佳露的家人同吃同住,睡着硬板的床,吃着无味的菜,每天与小佳露一道走40多分钟的上学路……他们既心疼小佳露,又更加坚定了一定要认真完成好作品的创作,团队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得知《佳露》获奖后,创作团队感慨道,他们不仅是要展示VR应用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更多地希望通过影片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川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坐落在达州这片红色热土上。常年的红色文化晕染,让文理学子的内心深处都不自觉地烙下了红色文化的烙印。历史不能忘记,如何将红色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在进行VR作品创作的时候,不论是第一届参赛团队还是第二届参赛团队都不自觉地把选题范围锁定在了达州深厚的红色文化上。

从《不被时光遗忘的老人》到《巴山深处的女红军》,再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正是依靠着对红色文化的高度信仰,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呈现,让文理学子的作品一次又一次脱颖而出,打动了评委和观众。

历史在悄然暗淡,一位位老红军悄然而逝,那段轰轰烈烈的岁月到最后能有多少人了解?《不被时光遗忘的老人》通过一位位老红军的回忆,将那段已经逐渐陷入沉睡的岁月重新唤醒,也将那段远离我们的岁月带至你我眼前。窄窄的小屋,昏黄的灯光,预制水泥板砌成的碗柜并着一个木制红色的碗柜安稳地靠墙而立,柴火堆积在屋角,老人就在碗柜同柴火的中间生一堆炭火取暖。视频中的这位年过期颐的老人名叫曾云清,在作战中腰部膝盖眉骨均中过子弹,如今行动极为不便,从十年前开始便一直呆在家中未出远门,每天都在老屋里烤火取暖。老人的口齿已经不太清楚了,只听着他模糊不清的语调,仿佛就能看到他祖国深切的热爱和对战友诚挚的思念。

《巴山深处的女红军》的主人公是川陕苏区万源市103岁的老兵王世礼,VR视频中,当垂暮老人追忆起意气风发的戎马生涯,眼神还满是奕奕神采,足以让人感受到她身上尘封已久的光荣与骄傲。“感触最深的就是去见红军奶奶的时候,一百多岁了,真的挺激动的,莫名其妙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看着老一辈饱经沧桑的脸,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尽管在VR视频创作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是《巴山深处的女红军》拍摄团队一直坚定信念,哪怕连一秒的放弃念头都没想过。创作团队秉承着玉汝于成的红色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团队的荣誉,更是为了向全国展现承载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地——达州。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所呈现的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当拍摄的小组到达现场,来到烈士们长眠的陵园时,铺满山坡的无字碑彻底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信仰!没有姓氏,没有名字,只有一座座低矮的白色墓碑,一个个红色的五角星,正是这些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时光。 

达州这片红土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等22位共和国将军,走出了王维舟、杨超等100多位省部级以下重要领导干部,涌现了李家俊、徐彦刚等80多著名烈士和无数的仁人志士,共和国的300多位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在达州留下了深深的战斗足迹。而今,四川文理学院的师生们满怀一腔红色热血,用全新的VR技术将那红色的历史刻印在我们的心中——那些不被时光遗忘的老人和红色历史更应该被当下的我们永久地铭记。


脚踏实地 展望未来



组建VR创作团队,筹建“青年之声”VR工作站。每一朵鲜花绽放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辛勤的园丁。每一次文理学子在VR视频制作领域绽放光彩时,都离不开专业老师们的用心指导和培养。

2017年,是四川文理学院与VR视频制作结缘的第一年。在四川文理学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和培养三心四能五复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文学与传播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全院师生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出学院各专业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文传学院相关教研室全体教师致力于学习学科前沿动态,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接触到了虚拟现实产业,并立即被虚拟现实产业的广阔前景所吸引。凭借着对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这两个专业的深度了解,教研室的专任教师们敏锐嗅到了两个专业在虚拟现实产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机遇,虚心向业内大咖们学习探讨VR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和应用开发技术,与虚拟现实结下了不解之缘。借助学习到的新技术和主办方提供的唯一的一台VR拍摄设备,教研团率领两个精心挑选的学生团队,在校团委的协助下报名参加了2017年的首届“青年之声·我的校园我的梦”VR视频制作大赛,指导带领学生创作了四部VR作品,从学生的技能培训到后来的作品创作,漫长的攻关之路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连续两届的VR创作参赛,从选题、文案、拍摄、剪辑、配音到最后的包装输出,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凝聚了师生团队的用心创作和打磨。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些创作团队凭借令人感动的选题和故事、独特的拍摄视角、巧妙的无技巧转场和精良的后期制作,不仅收获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进步,还收获了荣誉,第一届获得了总价值四万多元的两台观界四目4K全景摄像机、一台GoPro双目4K全景摄像机的奖品,本届又获得了总价值五万多元的VR全景摄像机、拼接主机和VR一体机的套装大礼包奖品,连续两届的获奖团队都将这些奖品无私贡献给了筹建中的“青年之声”VR工作站作为公共资源进行使用,并不断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让学院更多的热爱VR技术的师生创作团队能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资源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争取创作更多更优秀的VR作品呈现给观众。

创作团队的每一名师生内心都是充实的、满足的,他们说:“我们用心付出了,我们全力奋斗了,我们实实在在收获了成长与进步,就足够了。这只是一个起步,却让我们也望见了光亮的未来。” 望见光亮未来的不仅仅是文理学子,还有未来的VR工作站。目前,VEER、新浪VR频道已经主动对接我院,并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在内容生产和发布上签订一些合作协议,展开深度合作。


深度采访

安前进老师

文学与传播学院老师


图左为文学与传播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张桢

图右为安前进老师


01

这是学校第二次在“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中获得大丰收,对于文理师生再次取得好成绩,您有什么感慨吗?

很开心学校今年获得了比去年更好的成绩,作品《佳露》也获得了全国唯一一个特等奖。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地域和资源优势,但是在VR制作上,我们有更为高远的眼界。我们接触VR较早,我们通过VR实践来积累经验。

虽然我们地处偏远,缺乏优势,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学习到VR知识,继而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这样的好成绩。尽管我们没有“211 985”高校那么好的平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VR领域的角逐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始终要对自己的能力保持充分的自信心,要对我们学生和老师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充满信心。我也很有信心,我们未来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02

对于想要接触VR的同学,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引导方式吗?

 对于想接触VR或者想参与VR视频制作的同学,建议大家要擅于去挖掘身边有故事性,有感染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契合中国当下发展的主题。

老师也会尽可能的把我们通过培训所学到的,所掌握的一些关于VR的基础知识,还有一些拍摄技巧、拍摄手法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传授给同学们,做一个知识、技术分享,为大家了解或者是以后参与VR视频的制作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或者是便利。


03

就如今VR的发展趋势而言,您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现在VR应该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也专门召开了一个关于VR产业的大会,出台了很多鼓励的政策。

我们也知道VR是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所以它是具有一个前沿性的产业。我们现在缺乏相关的专业,还缺乏相关的一些引导途径。我们也希望学校能够在我们已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VR视频制作或者VR专业的发展,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和设备,来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去参与相关的活动。同时,对我们在未来相关专业的建设上能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对中国的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陈俊科同学参与后期制作


01

这是你初次接触vr吗?在得知作品获奖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这个队伍是由大三带队,大二协助拍摄共同参与制作。我是第一次参与VR拍摄和制作,但是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VR的知识。毕竟,VR技术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运用,尽管普及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在得知作品获奖的时候,我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是第一次我参与的作品获得比较大的奖项。同时,团队的荣誉感也油然而生,这是对学生创作的鼓励,让我们更加有自信尝试VR视频拍摄。


02

你们确定作品主题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让你们确定了拍摄方向?

我们在最初确定作品主题的时候,主办方给提供我们的三种选题,但是我们在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就决定,大胆创作一次——拍摄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我们一致认为,真正有灵魂的东西来自大家生活中点点滴滴,是最平凡最真实的。正好,我们的师兄有一个相关的选题。他们在乡村拍毕业设计的时候,借用过那里的一个学校作为拍摄场地,他们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那个学校的情况。于是,我们就敲定了拍摄场景。

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能力用最真诚最朴实的镜头去纪录他们的生活,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


03

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拍摄的时间并不长, 最耗费时间的是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 为了对佳露小朋友的留守生活进行全景再现,最大程度保留影片真实感和沉浸感,我们不断推翻了之前的计划,一次次从头再来。同时,我们努力去和被拍摄者沟通,彼此逐渐熟悉,减少陌生感。另外一个困难就是硬件上的困难,因为ⅤR对后期剪辑设备要求较高,所以我们也是在各方帮助协调下才能做出成品。


04

你们在拍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一位独自在家的老奶奶。因为那天我们去拜访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家也没吃饭,那位老奶奶在根本不认识我们的情况下,依旧对我们特别热情,而且还把家里的鸡蛋给我们。虽然鸡蛋不值什么钱,但是老奶奶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而且又与我们素不相识,她能施以援手,不图任何回报,真的让我们感动万分。

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把创作,立于脚下,要踏踏实实去做。比如前期策划的时候,大多通过自己的想象,还有一些极少的经验去做。但是,在实地拍摄过程中,现实往往打败了我们。所以,不管是平面还是立体作品,我们都应该考虑一下社会现实,关心一下我们平凡人的生活,抛开那些假大空东西。只有真真切切反映真善美的东西,才能无愧于心。


《佳露》


《不被时光遗弃的老人》


《巴山深处的女红军》


《青春文理·青春梦》


点击图片下方链接文字,观看VR视频

缓冲较慢,耐心等待哦


▶撰稿:张桢 曾美静

▶编辑:朱琴

▶审核:王晶 甘玉锋
▶终审:于贵  
▶投稿邮箱:hlwszb@163.com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

街拍 | 文理小哥哥小姐姐,你确定不来pick一下吗?

●植树节 | 我们用一抹绿,撩拨初春的时光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